首页> >捣练图作品分析和临摹方法步骤

捣练图作品分析和临摹方法步骤

发布日期:2019-04-18 13:48:00

捣练图作品分析和临摹方法步骤

捣练图全图

1.认读作品

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《捣练图》,在画右边与右隔水相连处有一行瘦金体题款:天水摹张萱捣练图。史家分析,此画为宋代摹本。就其表现内容、形象塑造、线描精神和敷色绘制的严规考究,应出自宋徽宗赵佶旨意下的宋画院画使待诏之手,故此画也传为宋徽宗所作。

本画线描稿本,为刘凌沧先生取稿。颜色参照美国版《波士顿博物馆藏•中国唐宋人物画画集》之《捣练图》和刘凌沧先生临本所记用色及临本色调临摹。

此画是当今所存张萱精彩作品之一,充分体现着盛世唐人的宫廷画风,既是唐代宫廷现实生活一隅的生动写照,又是唐代人物画画家精神与创造素养和技巧的集中体现,是一件中国工笔重彩作品的历史经典。

《捣练图》是表现宫廷作坊妇女劳作活动的手卷形式作品。全画只画人物和道具,不加环境,以泡制丝织品的捣练工艺过程为题材,精心刻画了一组妇女(包括一女孩儿)的劳动生活场面。

《捣练图》依“捣练”的工艺程序描绘了三组劳作中的人物:

第一组,捣练,画四人均持木杵捶捣织成的生练(白丝绸)这一工艺过程。

第二组,缝合,画二人缝合织补练头。

第三组,熨烫,画有六人,四人使白练平展定型,其中二人伸展,一人手持熨铁(带红炭),一人扶助,另一煽炭火的侍女,一女童穿绕嬉戏。

《捣练图》的人物造型,动态极尽生活真实,人物比例匀称,面形圆浑,情态自若,专注执著,认真劳作,且心境坦然而愉悦,得体的丰腴敦厚是典型的唐代女人风韵,不失真挚、富贵和内美。

人物均着唐代宫廷侍从妇人的劳作服装,束胸长裙和长袖上衣。从各梳的高髻和不同饰纹的披风饰带,可以看出这些劳作妇人并非贫苦佣人,而不失其宫中人的华贵。其中高髻者应均为成年主妇或工艺能师,又有两位梳侧垂髻(抓髻)者应是工艺中侍者或徒辈,从儿童的发饰和服装表现出儿童的稚趣和宫内儿童的风貌,这是一件至美的历史风俗画。

全画线形超逸,形象又极为写实,用线紧劲依形,细密灵动,具有深厚的用笔功力和谙熟的刻画技巧。线形畅达,疏密自然,而质地俱显,衣下形体准确充实。用笔主法为游丝铁线描,并起落有序,线出于体,妙造自然,不露痕迹。

《捣练图》用色考究,设色富丽和谐,色块的对比构成鲜明亮丽的主调,与色块相协调的织物饰纹,既表现了宫里人的华丽富贵,又使色块的肌理和节奏充实到极致。敷色渲染润透,程序严格,充分的底色铺垫和石色的罩染、积染,使人物鲜明而突出,做到色薄而质重和“色不隐指”。这是一幅理法严格、规范规矩的传统工笔重彩佳作.

《捣练图》全部12个人物均为石色重彩,其服装基调是以白为主的素雅活泼,在蓝、绿和红色间或对比下,尽取各色微差变化。就其白色论,竟有十几种不同白色块,还有不同蓝色三块,不同绿色四五块。但每一相同色块绝非一种颜色,而是调和色罩染上色,均显现为微差变化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从而构成了画面的色调雅丽、明亮、充实与和谐,说明此画在色彩处理和技法上的高度成熟。

2.临摹画法程序

(1)勾线方法与《簪花仕女图》同(扫描放大到原作尺寸37cmx134cm)取线。

(2)染墨方法与前图同。

(3)面部与前图同。

(4)服饰与道具画法步骤

右起第一人

上衣:(1)淡赭石平染,平染后分染衣褶,(2)薄粉加淡赭石平罩,稀染,厚薄自然;(3)淡赭石复勾:(4)花纹用颜色勾。

长裙(绿):(1)暖草绿(花青加藤黄和赭石)平染,淡草绿分染衣褶;(2)三绿稀染,注意自然厚薄虚实,(3)冷草绿(花青、藤黄)复勾;(4)假金色提(勾)花纹,金粉复勾。

披风带(饰带):(1)暖草绿(花青加藤黄和赭石)平染,淡草绿分染衣褶;(2)薄粉稀染,厚薄自然,(3)淡赭石复勾;(4)青绿、朱磦点菱形花纹。

《捣练图》右起第一第二人

第二人

上衣:(1)薄白粉平染底色,淡草绿分染衣褶,淡赭绿平罩;(2)薄粉稀罩,注意自然厚薄虚实,(3)淡赭绿复勾;(4)青绿、朱磦点菱形花纹。

长裙(暖白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;(2)薄白粉稀罩;(3)淡赭石复勾;(4)中白粉点花(卷草),淡赫石复勾花纹轮廓。

披风带:(1)薄白粉平染,淡赭石分染;(2)薄白粉罩染;(3)淡赫石复勾.(4)淡赭石及合青点菱形纹样。

第三人

上衣:(1)冷草绿分染,暖草绿平染;(2)三绿稀罩,注意厚薄虚实的自然;(3)淡冷草绿复勾,(4)三绿勾大团花(保持自然隐显)。

长裙(百花裙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,淡赭石稀染:(2)胭脂、赭石复勾;(3)薄白粉罩染,留出菱形花纹,淡青、淡暖绿点菱纹内花纹,保持自然虚实隐显。

披风带(橘黄):(1)白粉平染底色,朱磦分染;(2)朱磦、石黄或薄丹黄稀染;(3)胭脂复勾。

《捣练图》右起第三第四人

第四人

上衣(红束带):(1)白粉平染底色,胭脂分染,(2)朱磦、胭脂罩,薄朱砂罩染;(3)胭脂复勾;(4)暖朱砂画团花。

长裙(蓝色):(1)花青墨分染,花青赭石平染;(2)薄三青分染两遍,(3)花青复勾,(4)土黄、石绿点散花底(虚实);三青点花纹。

披风带(饰带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;(2)白粉罩;(3)淡赭墨勾;(4)淡合青点花纹。

《捣练图》右起第五人

第五人

上衣(暖白):(1)赭石分染,淡赭石、土黄罩染,白粉提罩;(2)淡白粉稀罩,厚薄自然;(3)淡赭石复勾;(4)假金色(土黄、白粉、墨)点勾菱形花纹。

长裙(白色):(1)淡赭石分染,淡赭石平染,厚薄变化自然;(2)淡白粉稀罩,厚薄自然;(3)淡胭脂、赭石复勾。

披风带(红):(1)胭脂分染,朱磦淡粉平染,(2)朱砂平罩,(3)胭脂复勾,(4)假金色勾花纹,提金线。

《捣练图》右起第六第七人

第六人

上衣(白):(1)淡赭墨、胭脂分染衣褶,淡白粉平染底色;(2)薄白粉稀罩;(3)淡赭墨复勾。

长裙(百花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胭脂分染衣纹;(2)淡赭、胭脂、白粉罩染;(3)淡胭脂、赭石复勾,(4)淡粉罩染方格,留出方团花底,团花中心白粉晕开,薄石青、草绿分别画格内花纹。

披风带(白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赫石分染;(2)薄白粉罩染;(3)淡赭石复勾。

第七人

上衣:(1)花青墨分染,冷绿(花青、藤黄)平染底色;(2)淡三青稀罩,虚实自然;(3)花青墨复勾。

土裙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赭石分染裙褶,(2)淡赭分染团花外底,石绿罩,赭石底,淡粉晕染团花中心;(3)赭石、胭脂复勾,(4)草绿勾绿格纹线,洋红、朱磦、淡石青分别勾团花线。

腰带及束胸:(1)胭脂分染、平染;(2)淡粉稀罩;(3)淡胭脂、赭石复勾。

第八人

上衣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暖绿(草绿、赭石)分染;(2)淡白粉薄罩,(3)淡暖绿复勾;(4)草绿、三绿线勾团花。

长裙(白花):(1)淡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衣褶;(2)淡白粉稀罩;(3)淡胭脂、赭石复勾;(4)暖绿、三绿点染孔雀纹大团花,自然虚实。

披风带(朱红):(1)胭脂分染,洋红、白粉平染底色;⑵朱磦稀罩,(3)胭脂、朱磦复勾;⑷洋红加朱磦、石黄、白粉勾团花。

《捣练图》

第九人(女童

上衣(红):(1)淡白粉染底色,胭脂分染衣褶,胭脂、朱磦淡染底色;(2)暖朱砂稀罩,虚实自然,局部朱砂分染;(3)胭脂复勾。

土裙:(1)薄白粉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;(2)淡白粉罩染;(3)淡赭石复勾;(4)淡赭石点六方纹边线,淡朱磲、合青点花纹。

第十人

上衣:(1)白粉平染底色,暖草绿分染;(2)薄粉稀罩;(3)淡暖草绿复勾;(4)暖绿、洋红点染团花。

长裙(橙黄):(1)胭脂、朱磦分染衣褶;(2)薄粉平罩,朱磦稀罩(自然虚实);(3)淡胭脂勾线;(4)薄石绿(三绿)染袍里。

披风带:(1)薄白粉平染底色,淡暖草绿分染衣褶;(2)薄白粉稀罩;(3)暖草绿复勾;(4)暖绿画六棱纹底色,石绿提染花纹棱边,注意虚实。

第十一人

衣袍:(1)白粉染底色,赭石分染;(2)白粉、赭石稀罩,注意虚实;(3)淡赭石复勾;(4)赭石、三绿、白粉勾花纹。

腰系带:(1)白粉染底色,淡胭脂、赭石分染;(2)薄白粉稀罩;(3)淡胭脂复勾;(4)淡胭脂、淡暖绿加石绿点格花。

土裙:(1)白粉平染底色;(2)薄白粉罩;(3)淡赭石复勾;(4)淡石绿(三绿)、胭脂、洋红点六角花纹。

第十二人

上衣:(1)白粉平染底色,淡赭石分染;(2)薄白粉稀罩;(3)胭脂墨复勾;(4)合青点方格,洋红染格内角,三绿点中心花,白粉点方格交叉处。

长裙(青):(1)花青墨分染衣褶,中花青平染底色,(2)绿稀罩裙色(两遍),使虚实自然,(3)中花青墨复勾并分染;(4)赭石、草绿、三绿加胶中浓度饱蘸笔点菱形团花,厚薄虚实自然。

披风带(橘黄):(1)朱磦分染,淡朱磦平染,(2)洋红或朱磦粉罩染;(3)淡胭脂复勾。

捣练图白描

捣练图白描

声明:内容摘自《彭连熙人物画创作技法》彭连熙著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上一篇:色彩的运用

下一篇:写意高士画《采菊图》步骤和范例

相关文章

其他动态

了解更多美院帮的新闻动态